为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筑牢校园反诈防线,辅导员胡欣月利用早自习时间一号教学楼1306、1305教室开展“识骗防诈”主题班会。本次班会由辅导员胡欣月主持,大数据24级全体学生参与,通过案例剖析、技巧讲解、实操演示等环节,为学生送上一份实用的“反诈安全指南”。
班会伊始,胡欣月老师以校园生活为切入点,聚焦“刷单返利”“冒充客服退款”“校园贷”“虚假中奖”四类高校频发诈骗类型,结合真实案例还原诈骗场景。
“某高校学生因轻信‘刷单日赚千元’广告,最终被骗取生活费3万余元……”胡老师通过数字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拆解诈骗分子“抛诱饵—造信任—设陷阱”的作案链条,重点揭示“低投入高回报”“系统故障需补单”“影响征信需紧急处理”等典型话术陷阱。
“为什么看似简单的骗局,却总有人上当?”胡欣月老师以近年来高校诈骗案件数据为支撑,深入剖析诈骗分子的心理诱导策略。她指出,诈骗分子常利用学生“怕麻烦”“贪小利”“羞于求助”等心理弱点,通过“限时操作”“保密要求”等手段制造紧迫感,阻断受害者与外界的沟通渠道。
针对这一痛点,辅导员胡欣月总结出反诈“三不原则”:
不轻信:陌生来电、短信需多方核实,切勿因“熟人头像”“官方口吻”放松警惕;
不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隐私信息是“最后防线”,坚决守住;
不转账:凡涉及资金操作,务必通过官方渠道确认,拒绝“屏幕共享”“远程操控”等危险行为。
班会最后,胡欣月老师现场演示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下载、注册及功能使用流程。她重点指导同学们开启“来电预警”“短信拦截”功能,并演示“风险查询”“举报投诉”等模块的操作方法。“这款APP就像‘电子保镖’,能实时识别诈骗电话和链接,大家一定要用起来!”胡老师强调。
在她的指导下,全体学生现场完成APP安装与设置,并组建班级“反诈互助小组”,承诺互相提醒、共同监督,将防护意识转化为日常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