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6 日至 27 日早 6:50-7:20,信息学院面向 22、23、24 级在校生举办省级 “优秀毕业生” 事迹分享会,13 位优秀毕业生走进早自习教室,以亲身经历为学弟学妹点亮成长之路。
为保证分享会质量,学院提前邀请优秀毕业生围绕学业规划、竞赛经验、职业发展等核心主题,制作 8 分钟精简 PPT 与讲稿,并汇编成《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库》。这些榜样在学业成绩、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卓越,他们的故事能让在校生更直观地理解如何规划大学生活。
计科 211 班付斌斌以 “初心如炬向未来” 为主题,分享 GPA3.13 的学习秘诀:“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课后结合行业案例消化知识。” 他还以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的经历,鼓励学弟学妹 “在竞赛中锤炼团队协作能力”。作为中共党员,他累计超百小时的志愿服务经历,展现了 “奉献即成长” 的担当。
计科 213 班史源樟以 “行而不辍,笃行不怠” 为题,讲述担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时的实践故事。他组织的 “我和国旗合个影” 活动登上《鹤城晚报》头版,“从活动策划到执行,团队曾连续熬夜,但看到成果时觉得一切都值得。” 他还以 GPA3.29 的成绩,分享 “制定清晰学习规划” 的重要性。
视觉 211 班孟得洋则用 “以笔为镜,绘心见性” 概括自己的设计之路。她为赣南脐橙设计的田园风格包装,在 NCDA 大赛中获黑龙江省一等奖。“设计要扎根生活,我曾在果园蹲点一周观察细节。” 她累计 200 小时的志愿服务经历,更让同学们感受到 “艺术与责任” 的融合。
在电科 231 班,付斌斌分享的 “时间四象限管理法” 引发热议。当被问及 “如何平衡学生工作与学习” 时,他展示了大学四年的规划本:“重要不紧急的事提前规划,比如竞赛备赛,学会拒绝无效社交是关键。” 视觉 231 班的孟得洋则带来设计手稿,“每一笔都要源于生活,这是获奖的核心。”
此次分享会不仅搭建了经验传递的平台,更让在校生看到:青春的价值在于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力量。正如付斌斌在寄语中所说:“愿学弟学妹们在思想上有信仰、在学习上有追求,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