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至26日,信息工程系学生会文艺部成功举办了为期两周的“指尖上的非遗系列活动”。靳鹏为本次活动总负责人。本次活动以“传承匠心,领略传统手工之美”为主题,通过多元化的非遗体验项目,带领师生深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非遗文化在当代校园中的活化与传播。
一、活动概述:多元体验,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
活动覆盖信息工程系24级学生晚自习教室及1教4楼ab休息区,共设置12个非遗体验项目,涵盖传统手工艺、民间美术、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活动以“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吸引了400余名学生参与,成为本学期最具文化特色的校园盛事之一。
二、精彩瞬间:指尖跃动的文化传承
纸风筝制作:放飞传统技艺
大数据241班的学生在专业指导下,学习纸风筝的骨架搭建与图案绘制。从选材到成品,参与者不仅掌握了传统工艺,更在风筝上绘制出个性化设计,寓意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剪纸艺术:方寸之间的匠心
集电241班的剪纸课堂上,学生们通过折剪、镂刻等技法,创作出惟妙惟肖的传统纹样。有同学表示:“一刀一剪间,仿佛触摸到了千年文化的温度。”
漆扇与油纸伞:东方美学的诗意表达
电商242班与计科244班的体验项目中,学生们亲手打磨扇骨、绘制扇面,或在油纸伞上挥洒丹青。漆扇的光泽流转与油纸伞的雅致纹样,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面具与醒狮绘画:文化符号的重构
大数据242班与视觉241班的活动中,参与者通过卡纸、颜料等材料,设计出融合传统与现代风格的面具与醒狮形象,赋予非遗新的生命力。
三、成果展示:非遗成果的集中亮相
活动闭幕式上,信息系1教4楼ab休息区设立了非遗文化展览区,展出了近百件学生作品。其中包括:
立体展品:纸风筝、折扇、漆扇、油纸伞等实物,配以文字解说其历史与工艺;
平面作品:剪纸、中国结、油画、醒狮绘画等,体现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互动体验区:扭花创意手工作品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感受材料的多样可能性。
四、活动反响:文化认同与传承热情高涨
参与者普遍表示,活动打破了非遗“高冷”的刻板印象,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大数据241班张同学说:“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现在才发现自己也能成为传承的一分子。”
活动负责人靳鹏指出,本次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技艺传授,更在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看到学生们用心创作,我坚信非遗的火种会在新一代手中延续。”
五、结语:以匠心守护文化根脉
此次非遗系列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生动的教育实践。通过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校园生活,活动搭建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年轻人成为非遗的体验者、传播者与守护者。未来,信息工程系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路径,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