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702 学科门类:工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正确价值观,掌握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掌握微电子与光电子前沿技术,具有物理电子、微电子学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中,从事系统、设备、器件的开发、设计、制造、维护、应用、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工作5年后,经过自身努力,能达到下列具体目标:
1.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遵守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行业规范,在进行工程实践时能综合衡量相关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社会和环境等影响因素;
2.具备数字电路设计、模拟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电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能力;
3.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具有参与复杂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4.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紧跟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到解决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能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用于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建模与分析求解,并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
指标点1-2:能将电路、电磁场、信号与系统等电子工程基础知识用于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与计算;
指标点1-3:能将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知识用于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仿真、分析与改进;
指标点1-4: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与优化。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将专业文献研究成果用于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中,能够将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有效结论;
指标点2-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建立、分析和求解数学模型;
指标点2-3:能在研究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中,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求解、验证,形成解释和判断。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系统、集成电路和工艺流程等。并能够在设计或开发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能够运用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分析电子系统电路工作原理,能够设计、调试、组装实际的电子设备;
指标点3-2:能够运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的相关原理,进行集成电路的开发、设计、仿真、验证、制造、测试与工艺改进;
指标点3-3:具有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和创业意识,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简单系统设计和技术升级改造;
指标点3-4:在解决电子技术与科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时,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提出解决方案。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够综合运用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基础与专业理论,对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确定研究方案;
指标点4-2:能够利用科学原理并采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电子系统、集成电路等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验证与实施;
指标点4-3: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通过信息的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能够使用恰当的技术、现代工程工具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电子系统、集成电路等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设计、开发、预测、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2:能够应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6.工程与社会: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实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利用相关知识识别、分析、评价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
指标点6-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保、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理解在工程实践、实施的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熟悉环境保护方面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电子信息技术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指标点7-2:在设计和研究中能够综合考虑环境、法律等制约因素,判断工程实践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产生的隐患。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及相关国家和国际法,理解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必要性,履行责任。
指标点8-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注重身心健康;
指标点8-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设计或研究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9.个人和团队: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能够在多学科交叉环境的团队中与团队成员合作开展工作,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指标点9-2:能够融入团队,能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并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0.沟通:具有在解决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中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能够使用电子行业技术语言和知识撰写报告、设计文稿和陈述报告,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2:具有国际视野,了解电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指标点10-3:有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领域中涉及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能理解工程管理原理及相关的经济决策方法,具备生产技术管理的能力;
指标点11-2:能够将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背景下的电子工程项目。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身心健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身心健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指标点12-2:针对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能够自主获取相关信息,有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不断适应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参军、休学创业者修业年限另行规定。
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光电子技术、EDA技术、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五、毕业规定
成绩合格,且毕业设计(论文)通过答辩,获得总学分169.5学分。
六、附表